400-8070-516
商城導航
  • 商城產品
  • 塊塊補漆
  • 年檢車務
  • 洗美裝飾
  • 貼膜改色
  • 機修保養
  • 汽車精品
新聞詳情

講述鮮為人知的機油秘密

600
發表時間:2018-07-17 00:00

在“五油三水”中,地位最高的莫過于機油,并且也是在常規保養中價格最高的養護品之一。由于引擎是一款車的動力核心,因此長效可靠的機油能夠充分保證引擎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。雖然車主在保養自己的愛車時,更換機油是必不可少的一環,但相信多數車主并未近距離觀察過汽車機油的更換過程,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機油的那些事吧!



首先需要了解的一點是,為什么要更換機油,或者說為什么要在引擎內注入機油。無論是鑄鐵缸體的引擎,還是全鋁材質的引擎,金屬在摩擦時均會產生極強的物理磨損,而機油則在部件之間起到潤滑效果,使引擎的壽命得以延長。不僅如此,在降低引擎各部件之間摩擦阻力的同時,更低的摩擦阻力還能降低引擎的工作噪音。


引擎活塞 減少磨損

活塞與氣缸摩擦時會造成物理磨損,優質機油能夠充分潤滑,并且減少共振,提升引擎運轉的平順性。

在引擎的曲軸高速旋轉時,活塞和連桿等部件會與氣缸壁摩擦。與此同時,當活塞位于上止點位置前,被壓縮后的燃油混合氣被點燃,爆炸時的巨大壓力會推動活塞及連桿向下止點運動,倘若潤滑效果不佳,組件會發生金屬疲勞,甚至報廢。而一款符合引擎動力特性的優質機油則能夠在降低摩擦力的同時,抑制引擎的共振影響,在緩沖各剛性組件的同時,提升平順性。



引擎缸壓 → 油膜密封

考慮到引擎各組件之間的密封性,尤其對活塞和氣缸而言,油膜能夠保證各氣缸的壓力恒定,穩定排氣脈沖。

雖然引擎各組件之間的密度較高,但依舊需要考慮到密封性。對于四沖程引擎而言,每個氣缸內的壓力都是恒定的,倘若油膜無法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,那么缸壓也會有所偏差,不僅會造成動力流失,還會對排氣脈沖等方面造成影響,從而發生抖動。



冷車啟動 → 噪音增加


冷車啟動時,機油無法在第一時間內為引擎潤滑,沒有油膜的保護,會導致摩擦加劇,從而增大了引擎噪音。

事實上,當車主每天清晨啟動引擎時,不僅引擎的轉速有所增高,噪音也會隨之增大。除了在轉速方面造成噪音增大外,更多則是引擎被放置一夜后,油膜隨重力影響滑落至油底殼,造成包括氣缸在內各組件的潤滑不佳和密封性降低等影響。



鑄鐵缸體 → 防腐防銹


機油能夠使鑄鐵件與空氣隔離,避免了腐蝕和生銹的影響,并且能夠將金屬碎屑與積碳帶離到油底殼內。

對于一些鑄鐵缸體,或者引擎內一些鑄鐵組件而言,防銹防腐蝕則不容忽視。機油能夠使組件表面與空氣隔絕,降低生銹的風險,同時也起到了防腐蝕作用。此外,隨著機油在引擎內進行循環流動,還能夠將積碳和金屬碎屑等雜質帶離,隨后進入到油底殼,并且由機油濾清器進行過濾,隨后再循環。




機油的更換方式與規格選擇
更換機油 → 兩種方式



在更換機油時,大多采用松動油底殼放油口墊的方式,也有采用從機油尺位置抽取機油的方法,但操作復雜。

機油一般會儲存在引擎最底部的油底殼內,那么在更換機油時,普遍所采用的方式是先用舉升機將車輛架起,隨后將油底殼下方的放油口墊擰下,使廢棄機油流出,但此種方式不利于清空油底殼內部的金屬碎屑與積碳。相反,從機油尺位置進行抽取則能夠最大程度排除引擎內部的雜質,但流程相對復雜,時間成本較高。



機油顏色 → 新黃舊黑


雖然新機油的顏色為黃色,但使用一段時間后會變黑,原因在于機油內的抗氧化劑正常發揮作用,并非劣質。

在放取廢棄機油時會觀察到,機油的顏色較黑,雖然在衰減后的機油中包含有金屬碎屑和油泥等雜質,但真正導致機油變黑的原因則是抗腐蝕和抗氧化劑成分。機油呈現出黑色則表明該機油的抗氧化劑正常發揮了作用,并不是購買到劣質機油,或者機油已經變質。



引擎潤滑 → 干式油底殼


考慮到干式油底殼引擎的潤滑周期短,并且適用于大馬力引擎,為減少物理磨損,需要加注高粘度合成機油。

目前,引擎機油的潤滑系統多為油底殼形式,但對于一些馬力較強的引擎來講,則會采用干式油底殼結構。除去對性能方面的考量外,干式油底殼的優點則在于機油能夠在引擎啟動后,被快速噴射到需要潤滑的組件上,對于冷車啟動時的保護更強。當然,由于不需要考慮機油動粘度對潤滑周期的影響,因此可以加注粘度更強的機油。



換機油 → 先放后加


在防空廢棄機油后,需將油底殼螺絲擰緊,并更換新機濾,待新機油加注完成后檢查油尺,確保機油充足。

當油底殼內的機油被放空后,需要將放油口螺絲擰緊,并且更換機油濾清器。待油底殼被封閉后,便可降下舉升機,隨后將引擎的機油蓋擰開,注入全新的機油。在完成機油加注后,需要取出機油尺,并進行擦拭,隨后檢查機油加注量是否充足。




機油規格與應用
機油種類 → 謹慎選擇


不要過度追求機油品牌和標號,無論是合成機油還是礦物油,都需要車主根據愛車引擎的特點進行選擇。

在選購機油時,許多車主會選擇粘度較高、價格較貴的產品,無論車主選擇何種規格的機油,前提條件是需要了解機油的種類。目前,市面上銷售的產品分為合成機油、礦物機油和半合成機油,并且標號也各不相同,對于車主而言,如何選擇機油則是一門必修課。


引擎潤滑 → 冬季機油


在冬季冷車啟動時,引擎溫度過低,會提升轉速增溫,考慮到抗寒性方面的需求,可選擇高粘度的合成機油。

事實上,對于一款引擎,車主在選擇機油時,需要考慮到設計規格、動力特性和使用環境等因素。合成機油作為人工制造的機油,在制作過程中,選用了各種天然物質進行化學分解,然后與各種添加劑進行合成。合成機油在冷啟動狀態下更加平順,考慮到抗寒能力的優勢,更加適合冬季使用。同時,合成機油的換油周期更長,相當于礦物機油的1.5倍或更長,并且清潔雜質和抗腐蝕的能力較強,價格也更高。



機油更換周期與不利影響
引擎機油 → 更換周期



就合成機油來講,車主可適當延期更換。以5000公里周期為例,車主可在行駛7500公里后更換機油。

考慮到上述因素,對于生活在我國北方的車主而言,為引擎更換合成機油不失為明智的選擇。不僅如此,對于一些鑄鐵件較多的引擎,也應該首選合成機油,雖然價格較貴,但更長的使用周期則均攤了機油的價格。以5000公里或半年為保養周期的車款為例,倘若車主選擇了合成機油,那么完全可以將保養周期延長至7500公里,即使不延長保養周期,在相同里程下的合成機油也完全優于礦物機油,性價比更高。


機油潤滑 → 金屬疲勞

倘若選錯引擎所適配的機油型號,不僅有可能造成動力流失和磨損增加,極端情況下還有可能造成引擎爆缸。

在適用車型方面,對于采用渦輪增壓進氣方式和大排量自然吸氣的引擎而言,需要更換合成機油。渦輪引擎的缸內壓力更強,金屬磨損的強度也更高,更強的粘度使其具有更為理想的潤滑效果,對于高強度工況的適應性更強。


高轉速段 → 引擎潤滑

在引擎處于高轉速區間時,引擎溫度會大幅增高,需要在高溫工況下仍具有更強潤滑性的合成機油進行潤滑。

此外,許多大排量引擎多采用高轉速設定,那么在氣缸的沖程方面會稍短,因此活塞從上止點向下止點的運動頻率會更高,摩擦的次數和強度也會隨之增加,為了降低物理磨損,更換長效型的合成機油不失為一項理性選擇。而礦物機油是以石油提煉的礦物油為基礎,配合了添加劑制造而成,在使用周期方面不及合成機油,需要嚴格按照保養手冊的周期進行更換。


機油標號 → 粘度等級



字母“W”為冬季的英文縮寫,前方的數值越大代表抗低溫性能越強,后面的數值越大則代表高溫粘度越強。

無論是合成機油還是礦物機油,都存在不同種類的標號,從而區分機油特性,并且在機油桶的包裝上進行標注。以標號為“5W40”的機油為例,“W”代表冬季(Winter)環境下的動粘度,而前方的“5”代表此款機油在冬季環境下的最低使用溫度,換算方法為:用“-35”與“W”前方的數值“5”相加,所得出的“-30”則代表此款機油在零下30度以上可發揮潤滑作用。

在“W”后方的數值則代表此款機油在高溫狀態下的適應極限,數值越大代表機油在高溫下的動粘度越強,適合渦輪增壓引擎以及在激烈駕駛時使用。在動粘度的評定標準中,分為40攝氏度和100攝氏度工況下的動粘度,可最為直觀地反應出機油在每秒鐘流動的面積,其換算方式為機油的動粘度除以機油的密度。


引擎機油 → 標號解讀

根據美國石油協會(API)的標準,“s”代表此款機油適用于汽油引擎,而”c“則代表適用于柴油引擎。

在機油桶位置不僅僅標注有機油粘度型號,細心的車主還會觀察到在粘度標號前還會標注有“SAE”標識,“SAE”是“美國機動車工程師協會”的英文簡稱。同時,有些機油桶的外包裝上還會標注有“API”標識,是“美國石油協會”的英文簡稱,而后方的“S”則代表適用于汽油引擎,“C”則是對應柴油引擎。事實上,無論標識開頭是“S”還是“C”,后方的字母會從“A”至“N”進行排序,字母順序越靠后則代表該機油的等級越高。


  

分享到: